排骨茶,按现今比较流行的说法,这名字其实是有些“油腻”的,大概很容易联想到那些或红烧或油炸的菜系上去。
然而此“排骨”非彼“排骨”,毕竟,和“茶”之一字相连的,又怎么会如此世俗呢?
要讲“排骨茶”,先讲讲“六安骨”。
这是香港地区老茶行的专属,一种神秘的茶。
香港市民,六十岁以下的人几乎都无人知晓。只有那些传了几辈人的老茶行里,才有机会窥见它的真容。
往往是一大罐子摆在货架的角落里,罕有人问津。
若是你操着一口普通话问老板六安骨,他定会忍不住多看你两眼。
别担心,那眼光里,定是七分惊讶加三分赞许。
老板心里暗想:竟然知道六安骨,这人必是一个内行人。
相比于其他的茶类,六安骨的干茶,就显得有些诡异了。
只见茶梗,却未见茶叶。
亮棕色的茶梗,嗅之有丝丝的焙火香气。
老香港人泡六安骨,一般就是大壶闷泡,随手丢一把下去,绝对不会担心过于浓酽,因为它有久泡不苦的特性。
从大壶里倒出来,茶汤颜色橙黄鲜亮,让人看着就有想喝的欲望。茶汤滋润柔顺,口感甘甜。
那股子甜,远超了一般的茶汤,香港的老茶客可真是离不开。
所以,到底这六安骨是何方神圣呢?
答:其实就是铁观音的茶梗。
而这里说的排骨茶,是凤凰单丛的茶梗。
它与铁观音同为乌龙茶系,是凤凰单丛蜜兰香品种的茶梗和黄片。
这批春蜜兰排骨茶,采摘自凤凰山的600米高山,是芽叶精选后余下的蜜兰茶梗。
单丛采摘一芽两叶,摇青杀青揉捻过程中,茶梗吸收茶的汁液,帮助茶叶更好地干燥,制成茶后,茶梗被挑出。
好茶的茶梗,低价卖出,到茶楼或打碎制成茶包,差一点的茶的茶梗,被一斤十元卖给别人新屋吸味,或做成枕头。
茶梗,也像茶的骨头一样,默默成就茶,又默默退出。
而在真正懂茶的人眼里,铮铮茶骨,有一种精神与力量。
茶梗,吸收了茶的汁液,再经木炭小火慢焙,使茶香激发,这样的茶,抓一把放进壶里,怎么浸泡也不会苦涩,一壶可以喝半天。
单丛茶常以它的奇妙高香独步茶林,但其泡法却十分讲究。
初次接触的茶人,往往因为投茶量和出汤的时间掌握不好,导致苦了,浓了,从此对单丛茶敬而远之。
而对于单丛茶陌生又好奇的朋友,从性价比极高的排骨茶开始,真的是简单又轻松的选择。
它依旧有着凤凰茶的香,凤凰茶的韵。
对比传统的凤凰单丛,虽然少了那一分苦涩,两分层次与三分厚重,却依旧香气高扬,丛韵丰富,同时甘甜清澈,滋润顺滑。
犹如高高在上的美女摘下了面纱,不再那么难以接近,你可以直接的感受到她的甜美,却无需担心她身上的刺。
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:“只要有一只茶壶,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。”
以茶梗为主制成的排骨茶,照样能泡出一杯上好的茶汤。
这杯排骨茶,可以是琴棋书画诗酒茶般的阳春白雪,也可以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的人间烟火。
茶能醉人无须酒,书能香我何须花。
我有一壶茶,足以慰风尘。无由持一碗,寄予爱茶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