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在一个月前,我便和闺密约好,四月清明一同回岳西采茶。
我和闺密的家乡都在山里,四月云雾弥漫、百花溢香,肥沃的土壤、充沛的雨量等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得这里盛产一种名茶——岳西翠兰。
岳西翠兰,因外形芽叶相连,舒展成朵,色泽翠绿,形似兰花而得名。我和闺密此行探访的,便是岳西翠兰的采摘、制作全过程。
从县城出发,我们驱车进山,山路十八弯,打开车窗大口大口地吸氧。茶园在高海拔的坡地幽谷之中,即便站在阳光下,我还是裹着毛衣直哆嗦。
小编在茶园采茶
午饭后进入茶园,鲜嫩的叶芽长在枝头。
采茶之后进到屋内,茶园主人教我们区分新鲜茶叶的品级。严格来说,翠兰的鲜叶标准分三级:一级为单芽;二级为一芽一叶初展;三级为一芽二叶初展。下图中,左一为特级翠尖,依次便是一至三级。
岳西翠兰等级,从左到右:依次为特级、一级、二级、三级
因为是家乡茶,我和闺密打小就喝,尤其是我的高三整年,全靠喝茶提神。我和闺密有个一致的看法是,喝茶是日常,单从这件事来看,我们大可不必追求特级、一级的茶叶,价太高。而从口感上来讲,我们反而觉得一芽一、二叶的翠兰香更为醇厚。喝茶融入中国人的生活千年,它是日常。
新鲜的岳西翠兰有一股清爽的芳香味
最让我们好奇心爆棚的是茶叶的制作过程。这里做个小小的说明,随着技术的革新,岳西翠兰的制作现在可以完全机器化了,但我和闺密偏执地认为手工制茶更考验师傅的经验及用心。机器制茶更标准、更快捷,但我们喝茶却是一件值得慢慢品味的事情,我们想把这件事情从源头上就慢下来,我们想把这份手工的温度分享给大家。
制茶第一步:新鲜采摘下来的茶叶经分级后,摊放于干净的竹匾之上,这一步骤叫“摊凉”。鲜叶清香扑鼻,杨公子说好想躺上去,做一场清香的梦。
采摘好的岳西翠兰
第二步:准备工作。灶台生火,用老茶叶洗去铁锅里的异味,以保证炒出来的茶香味纯正。
灶台生火,用老茶叶洗去铁锅里的异味
第三步:杀青。制茶对火候的要求很高,刚开始炒的两锅都被师傅pass掉了。
岳西翠兰的杀青对制茶师傅火候的控制要求很高
头几锅的茶叶常常因为品质不够而被扔掉
第四步:理条、做形。小马达“哒哒哒”,茶叶就像在跳舞。
茶叶在机器的轰鸣中渐渐成型
第五步:炭火烘干。
已经烘干好的岳西翠兰
关于茶叶,最打动我的一句话是:
一片树叶,改变了水的味道。
泡一杯新鲜出炉的岳西翠兰,享受下人生
关于翠兰,最让我无法割舍的是:
一杯翠兰香,万里故乡情。
本文选自菡书公众号,略有改动